岐伯曰,此攻邪也。疾出以去盛血,而復其真氣。此邪新客,溶溶未有定處也,推之則前,引之則止,逆而刺之,溫血也。刺出其血,其病立已。
帝曰,善。然真邪以合,波隴不起,候之奈何?
岐伯曰,審捫循三部九候之盛虛而調(diào)之。察其左右上下,相失及相減者,審其病藏以期之。不知三部者,YyAn不別,天地不分。地以候地,天以候天,人以候人。調(diào)之中府,以定三部。
故曰:「刺不知三部九候病脈之處,雖有大過且至,工不能禁也?!怪炅P無過,命曰大惑。反亂大經(jīng),真不可復。用實為虛,以邪為真,用針無義,反為氣賊,奪人正氣,以從為逆,榮衛(wèi)散亂,真氣已失,邪獨內(nèi)著,絕人長命,予人夭殃。不知三部九候,故不能久長。因不知合之四時五行,因加相勝。釋邪攻正,絕人長命。邪之新客來也,未有定處。推之則前,引之則止,逢而瀉之,其病立已。
倪師注:
h帝問,補瀉的作用何在?
岐伯回答道,這是在攻擊病邪時取用的。急速出針以去除過多之血瘀,以求正氣回復。亦即在病邪剛進入T中,尚居無定所之時,利用針法推動真氣,則其向前進,用導引法其病邪必靜止,若反其道而行,止造成血邪內(nèi)郁,邪氣不出也。若發(fā)現(xiàn)絡上有瘀血,必速以放血,其病可立癒。
課堂筆記:
1.「補瀉奈何?此攻邪也。」補瀉的目的是做什麼?補瀉是為了攻邪,我們要去邪。十二經(jīng)氣之補瀉原則就是「實則瀉其子,虛則補其母」。
2.「疾出以去盛血,而復其真氣?!谷绻砩先绺嚯梁退闹軅蚺?,產(chǎn)生了血癥,即有瘀血堵道,記得要先把血要放掉,統(tǒng)統(tǒng)用火罐cH0U掉。瘀血要先去,病人康復的效果絕對b你吃藥來得快。
內(nèi)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