岐伯回答道,刺法之JiNg神是首先患者與醫(yī)師必先凝神靜氣,JiNg神專一。俟患者神志已定,再診察患者的三部九候之脈,然後再施予刺法。針刺入後,俟各脈病狀完全消失,所在癥狀都消除,這就是內外YyAn都已調和了,切不可以病情的變化為優(yōu)先處理。如此可以用針輕易地調和人T內的氣血,方可施術於他人。
人的病分虛實。得五虛的病人,切勿任意施用補法;對五實的病人勿避而遠之,不敢接近。醫(yī)者須凝心靜氣,掌握患者氣之動向,抓住時機,間不容瞬地施予針刺。如此針術的運用方可出神入化,好像完全無我的存在一樣,其至微至妙無法形容。氣聚之時,好像烏鴉一樣不知從何而來都聚在一起;氣散之時,則如群鳥四散飛走一樣的快速。因此針的運用,好像拉滿的石弓一樣,時機至時,立刻發(fā)S,抓住時機是唯一致勝的要訣。
課堂筆記:
1.「凡刺之真,必先治神?!挂话銇碚f治神很難的,例如教百姓如何養(yǎng)神、正神,讓他不會生病,他聽了覺得有道理,但一回到家看到兒子坐牢x1毒被關起來了,一氣之下神又沒了。但我們有方法讓祂的神變回來。
*真者,真一無妄。神者,YyAn不測之謂。言刺之道雖有YyAn虛實之分,而必先歸於治神。
2.「五藏已定,九候已備,後乃存針?!乖谧鲠樉闹委煏r,一定是讓病人平心靜氣地躺下來,不要動,放松,我們再下針。施針的醫(yī)生自己也要心平氣和──神要到,這是刺時要注意的事。
*凡刺之道,畢於終始。明知終始,五臓為紀,YyAn定矣。知診三部九候之病脈處,而後存針以治之。
3.*「眾脈不見,眾兇弗聞,外內相得。無以形先?!埂毒裴樒吩唬浩0U筋骨,各有所處,病各有所宜,各不同形,各以任其所宜。取五脈者Si,取三脈者恇kuāng,驚恐、懼怕。故曰眾脈不見,眾兇弗聞,言不可以lAn取也。臓腑在內,皮膚筋脈在外,外內之相應者,貴在得神而無以形先,蓋言上守神粗守形也。
4.*「可玩往來,乃施於人?!寡灾獧C之道,而後乃施於人。《九針篇》曰:粗守關,上守機。機之動,不離其空??罩兄畽C,清凈而微。其來不可逢,其往不可追。知機之道者,不可掛以發(fā);不知機道,叩之不發(fā)。知其往來,要與之期。
5.「人有虛實,五虛勿近,五實勿遠。」根據(jù)《玉機真蒆論》五實五虛都是快Si了的癥狀。岐伯說要遠離五實五虛的人,讓他Si,但我們不可以這樣做。如果此人五虛,吃不下去東西,又在下痢,如果我們給他米湯下去,他的痢止了,這種人就能救回來。如果此人五實,也吃不下東西,大小便也沒了,唯一能用的就是汗解法提壺揭蓋的原理。一汗解大小便就出來了,這個人就有救了。如果發(fā)了汗還是沒救,就走掉了,那也沒辦法。人反正會Si,你得試試看。你不能說「勿近,勿遠」。
*五虛者,五臓之JiNg氣奪也。五實者,五脈之邪氣盛也。夫用針者,觀察病人之態(tài),以知JiNg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。五者已傷,針不可治之,故曰五虛弗近。邪實者急取而瀉之,故曰五實弗遠。
內容未完,下一頁繼續(xù)閱讀